文件名称: | |||
统一登记号: | |||
索引号: | 发文编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效力状态: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区审计局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鼓励创新,推动改革,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现将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大祥区2017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入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3466万元,为预算的101.1%,同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1.21%,其中:区国税局完成26573万元,为预算的103.63%,比上年增长57.58%;区地税局完成16479万元,为预算的117.50%,比上年下降11.94%;市地税直属局完成4414万元,为预算的110.32%,比上年增长7.08%;区财政局完成16000万元,为预算的83.73%,比上年下降7.89%。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901万元,为预算的93.28%,比上年增长2.6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626万元,为预算的102.83%,比上年增长11.46%;非税收入完成18275,为预算的97.49%,比上年下降5.82%。
上划上级收入完成24565万元,为预算的101.10%,比上年增长28.2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9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6.75%;上划省级收入完成47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0%。
(二)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支出141406万元,为预算的97.31%,比上年增长0.76%。详见下表:
支出项目 |
金额 |
与预算相比 (为预算的百分比) |
与上年同期相比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24924 |
97.51% |
下降17.14% |
国防支出 |
874 |
100.00% |
增长5.56% |
公共安全支出 |
5261 |
97.68% |
增长35.80% |
教育支出 |
25757 |
98.35% |
增长23.03% |
科学技术支出 |
200 |
49.88% |
增长34.23% |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
3073 |
92.76% |
下降38.50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22329 |
95.80% |
增长1.57% |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
15882 |
96.54% |
增长4.69% |
节能环保支出 |
500 |
100.00% |
下降19.48% |
城乡社区支出 |
12117 |
98.84% |
下降47.40% |
农林水支出 |
11975 |
98.50% |
下降17.69% |
交通运输支出 |
3066 |
95.22% |
增长214.78% |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 |
867 |
90.69% |
增长57.07% |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451 |
88.95% |
增长24.24% |
住房保障支出 |
12167 |
100.00% |
增长594.07% |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158 |
74.53% |
下降62.65% |
其他支出(类) |
273 |
86.67% |
增长396.36% |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 |
12 |
100.00% |
去年未安排 |
债务付息支出 |
1520 |
100.00% |
去年未安排 |
合计 |
141406 |
97.31% |
增长0.76% |
(三)财政收支平衡状况
2017年全区入库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9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3490万元,上年结余6602万元,调入资金7600万元,上级债券转贷及置换债券收入10945万元,收入总计157538万元;全区安排公共预算支出141406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18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045万元,支出总计153634万元;年终结余3904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四)政府债务情况
1、2017年12月31日纳入系统内债务共计60591.45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6835万元、置换债券39204.28万元、政府担保的或有债务4552.17万元。
2、2017年12月31日未纳入系统内债务共计34397.5万元,为我区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具体如下:
①邵阳市大祥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9075万元;
②邵阳市大祥区扶贫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6422.5万元;
③邵阳市永兴湘商产业园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18900万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在财政刚性支出持续增长、财政运行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对上级财政的依赖性不断加强等因素影响下,我区财政部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中心任务,努力培植财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管理,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保持全区财政平稳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强化征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努力克服宏观经济继续下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等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收入,规范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7年全区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466万元,同比增长1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01万元,同比增长2.61%。
(二)统筹兼顾,民生实事得到保障。2017年共盘活存量资金2150万元,整合年初预算项目1700余万元,统筹用于扶贫、科技、教育等民生方面。2017年全区教育、住房保障等10项民生支出累计达107066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5.72%,比上年增长3%。全年共计实施财政奖补项目预计47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入资金963万元,新建和维修村内道路项目21个,水利设施建设13个,村庄环境改造13个,发放各项涉农补贴资金4904万元,所有补贴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确保了改革红利全民共享。
(三)深化改革,财政管理日趋规范。积极推进PPP项目试点,建立项目库,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健全PPP项目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财政扶持政策。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透明预算编制。加强预决算公开,区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扩大到92个,除涉密单位外,涵盖了所有财政拨款的政府部门。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区预算单位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依法开展政府采购监管,严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严格按标准审核资产购置计划,加强存量资产的调剂使用。
区财政局以及有关预算执行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2017年度的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支进一步规范,较好地遵守了国家的财经法规,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财政资金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
(一)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待完善
经审计,2017年区财政在编制年初预算时,仍然只将非税收入编入公共财政预算平衡总表,没有细化到部门预算,导致部门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年初偏差较大,预算的刚性约束弱化,对财政支出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
2、区直机关的绩效奖励未全额编入年初部门预算
经审计,按照区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对区属各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并进行奖励,但由于区级财力不足当年度只预算安排50%到区直机关,剩余50%由各单位自筹。剩余自筹部分各单位都是通过挤占项目经费和其他工作经费发放奖金,支出未按预算执行,年初预算刚性不足。
(二)预算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3、未按规定及时上缴非税收入2147.73万元
经审计,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区非税局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应解本级国库收入”科目贷方余额2074.08万元未及时上缴国库,“应解本级财政专户收入”科目贷方余额73.65万元未及时缴入财政专户。
4、截留市级收入41.75万元
2017年区非税局将大祥区消防大队罚没收入41.75万元作为区财政收入全额缴入区国库,未按规定上缴市财政。
5、财政收入结构仍不理想,收入质量不高
经审计,2017年我区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466万元,税收收入完成4519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8275万元,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8.79%,财政收入结构仍然不理想,收入质量欠佳。
(三)预算支出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非税列收列支缺口较大,导致一般预算支出9599万元跨年支付
由于预算支出缺口较大,考虑财政收支平衡,区财政2017年12月将已经拨付的部分单位经费等共计959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调账转入借出款项,一般预算支出9599万元跨年支付。
(四)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7、财政信息系统多头,分散管理,无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
区财政局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机构,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财政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的运行与安全由区信息中心协助维护,而大部分业务系统的数据备份、数据维护分别依托各自服务的软件工程师来完成,形成财政信息系统多头管理的局面。
四、审计建议
1、完善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支出约束。进一步完善细化部门预算管理,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将部门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牢固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观念,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2、规范非税征收管理,确保及时上缴国库。一是严格区分收入与往来款,坚决杜绝将往来款列作非税收入上缴国库,虚增财政收入;二是对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收入管理方式,防止再次出现截留上级财政收入等情况。
3、持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财政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切实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4、强化收入征管,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强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税源的跟踪管理,切实加大征收管理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同时,不断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重点项目征管,切实提高非税收入质量,进一步降低非税占比,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