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水之滨,六岭山麓,活跃着一支团结拼搏的坚强队伍,一个充满活力的光荣集体——邵阳市大祥区地方税务局。
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大祥地税,在改革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征管创新为手段,致力打造文明创建品牌,精神文明之花和税收收入成果交相辉映。该局成立以来,共荣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和"湖南省文明单位"、"省级文明窗口单位"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近50项市级荣誉,涌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邵阳市首届十佳道德模范特别奖"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并于2009年-2011年蝉联大祥区优化经济环境测评第一名。今年,该局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冲刺"创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以实现"服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地税"的更高目标。
聚财为国夯实文明之基
该局把文明创建融入税收管理之中,科学谋划增收,综合治理促收。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和税源变化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增强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十一五"期间,该局组织税收收入6.34亿,年均增长20%,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面对收入基数连年提高、财税体制改革、国家房地产调控、结构性减税和管理性增收空间收窄等多方面减收因素,该局紧紧围绕"依靠管理要收入、依靠社会协税要收入、依靠纳税服务要收入",税费收入呈现"井喷式"发展格局,2011年收入规模突破两亿元,今年1至4月入库税收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33%。
重视学习深扎文明之根
税之兴衰,人才为本。为切实把学习抓到实处,该局采取网络学校培训、领导专家讲座、业务骨干授课、一对一传帮带等形式以训促学,严格执行"每月百题,按月测试,年度会考"的学习制度,制订了"能背征管法"、"能熟练使用征管软件"、"能独立完成电脑查账"的"三达标"要求;根据不同干部的特点和长处,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并辅以写作、演讲、抢答赛、撰写读书笔记等方式以比促学,力争让干部做到"下到企业会查、拿起笔杆能写、面对听众会讲、参加竞赛能比"。近几年,在省市局争先创优活动中,该局干部榜榜有名,仅2011年,就有6名干部进入全市"七个十佳"。
规范管理提升文明之效
以"办事有规矩,检查有依据,奖励有标准"为目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体系,完善了四大类十多项工作制度;建立了职责明确的工作岗责体系,制订了《税务执法人员岗位职责》、《机关科室岗位职责》;建立了易于操作的工作程序体系,全局征管流程、发票管理等业务工作都制成流程图;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工作督促检查体系,保证了及时有效上传下达;建立了征管绩效考核和工作责任追究两个机制,奖优罚劣,较好地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难题。
优质服务引领文明之风
把握纳税人需求,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以创建五星级服务厅为目标,实施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做出限时办结多项办税服务承诺;深入企业开展"我为纳税人做一事、帮一户、献一策、解一难"活动,对纳税信用A级企业、重点税源骨干企业实行"定责、定人、定户"跟踪服务;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认真实施征管流程,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开展两个"减负",先后精简11项涉税事项,取消了8项资料报表,缩短25个涉税事项的办税时间;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四个三"活动,"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展党员形象;"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提升争创实效;"群众测评、党员自评、领导点评",提高群众满意度;"比学习、比服务、比业绩",切实为民服务;发挥税收调控职能,及时落实惠民政策,自"十一五"以来,共办理各项税收减免1900万元。
推崇文化吹开文明之花
把"制度管人,管住形;文化管人,管住魂"的理念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员拓展培训、成立了合唱团、组织了文艺汇演、组建了四支运动队及演讲、写作、曲艺、太极拳等兴趣小组,在市、区级以上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得11项团体名次,30多项个人名次;引导文明生活方式,在基础建设上把高规格办税服务大厅、图书室、阅览室、荣誉室、党团活动室、业余党校、会议室、职工食堂等纳入重点项目,使文明创建阵地迈向新的台阶;把奉献社会作为政治责任,先后为春风行动、希望工程、民族帮扶、冰雪灾害、灾区重建捐款捐物达8万余元,并有2名干部参加汶川地震志愿者救灾队,荣获邵阳市道德模范奖。